Tel:153 2100 2012
Email:ceo@lianyun.wang
English
简体中文
首页
关于我们
新闻大厅
项目大厅
服务大厅
在线预约
联系我们
Beijing Four Sentences of Heng Qu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北京横渠四句科技有限公司
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 抢占未来产业竞争制高点
“补链”“强链”和“延链”,为设备赋智、为企业赋值、为产业赋能
聚焦质量和效益
双提升
,打通科创转化和产业转型
双通道
,培育和接续产业经济增长
双引擎
联系我们
在线预约
首页
>
行业新闻
>
“新质生产力”,有何深意?
更多
2
“新质生产力”,有何深意?
来源:
|
作者:
4SHQ
|
发布时间:
601天前
|
3710
次浏览
|
分享到:
文 | 朱克力
一场全新的生产力变革,正在酝酿之中。
据新华社报道,习近平总书记这次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期间,提到一个令人耳目一新的词汇——“新质生产力”。
总书记指出,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在此期间召开的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总书记强调,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
这意味着,“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和“新质生产力”紧密相联。包括当前流行的生成式人工智能与大模型,以及蓄势待发的无人驾驶等新兴技术,都将成为新经济增长点,彻底改变我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眼下,随着“新质生产力”成为新的热词,这些新技术与现实经济世界的关联,也更为清晰和更为深刻起来。
1
何谓“新质生产力”,核心要义是什么?
如果说,“经济新常态”构成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语境,“高质量发展”提出了塑造中国未来前途的大逻辑,“新质生产力”则释放了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
顾名思义,“新质”即新的质态。“新质生产力”就是新质态的生产力,有别于传统生产力,其涉及领域新、技术含量高,是科技创新发挥主导作用的生产力,代表生产力演化中的一种能级跃迁。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在信息革命基础上孕育兴起,其有着以大数据、互联网、云计算、区块链及人工智能等工具体系为代表的生产力系统,是完全不同于传统的新质生产力,带来的是根本不同于以往的新质态发展。
由此,创新驱动成为“新”的关键,高质量发展则成为“质”的锚点。这意味着,新质生产力必然要告别传统技术体系、摆脱传统增长路径、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充当数字时代更具融合性、更体现新内涵的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核心要义是“以新促质”,以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具体路径,是通过整合科技创新资源,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在百舸争流的时代大潮中,谁能抓住机遇,谁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真正掌握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历史性战略机遇不容错过,形成并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传统生产力向新质生产力的过渡转化,成为抢占发展制高点、培育竞争新优势、蓄积发展新动能的“先手棋”。
首先,是抢占发展制高点。
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源源不断的技术创新和科学进步作为支撑。因此,抢占发展制高点,必须重视基础研究和高新技术研发,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推动科技创新。同时要加强国际合作,处理好开放式创新与科技自立自强的关系,吸收全球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其次,是培育竞争新优势。
在新质生产力领域,我国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具备了较好的基础和条件,包括在人才、技术、资本等方面积累的优势,以及在市场规模、产业体系、创新生态等方面的优势。应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加强创新文化建设,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提升产业经济的整体竞争力。
再者,是蓄积发展新动能。
加快推进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和发展,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和支撑。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内外形势下,当务之急是千方百计激活创新主体,更为充分发挥企业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中的主体作用,使之成为创新要素集成、创新成果转化的生力军,打造科技、产业、金融等紧密结合的创新体系。
2
为何要在东北提出,背后有何深意?
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期间提到“新质生产力”,指向意味非常明显。
这是从东北地区的战略地位与现实问题出发,基于经济转型发展、创新驱动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等多重考量,为东北地区乃至全国创新发展进一步明晰行动方向。
显然,新质生产力驱动的“新经济”,截然有别于东北地区传统的“老工业”。对东北地区等区域而言,加快转型发展是必答题。因此,面向未来,这些区域的发展引擎、创新动能和牵引力量,加快向新质生产力转换、转移和集聚,可谓至关重要。
首先,经济转型发展的主要引擎,亟须向新质生产力转换。
东北地区作为中国的重工业基地,产业模式长期以来是以重工业、传统制造业等为主导。然而,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与发展格局变化,东北地区面临产业升级、创新发展等重要任务。
新质生产力对应的是新的生产方式、新的科学技术和新的产业形态,这正是东北地区经济转型所需要的发展模式。
其次,创新驱动发展的重中之重,亟须向新质生产力转移。
新质生产力强调的是创新和创造力,突出高质量发展新动能,这正是东北地区有待提升的核心竞争力。东北地区需要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再者,区域协调发展的促进力量,亟须向新质生产力集聚。
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发展阶段,振兴东北地区日益成为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任务。促进区域协同创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等,也是新质生产力渗透和扩散的应有之义,这正是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所需要的牵引力量。
故而,东北地区等区域,更应主动作为、因势利导推动生产力变革,通过提升改革牵引力、强化开放支撑力、加大创新驱动力,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在开放中增活力,在创新中强内功。
惟其如此,方能迎来高质量发展的新转机。
3
“一核两翼”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
产业升级、科技创新和人力资本的跃升,构成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一核两翼”。
“一核”是产业升级。无论是提出“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还是指出“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产业都是最重要的关键词。
从行业属性来看,一切利用新技术提升生产力水平的细分领域,都属于新质生产力的应用范畴,既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生物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也包括人工智能、量子信息、工业互联网、卫星互联网、机器人等未来产业。
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成为生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
对各地而言,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加速演进,应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将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主攻方向,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走具备各自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之路。
“两翼”的一侧是科技创新发展。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没有科学技术突破就没有新质生产力,先进科技是新质生产力生成的内在动力。
社会生产力的增长,离不开科学技术的突破。每一次科学技术的突破,都是推动旧有生产关系逐步瓦解、新型生产关系逐步形成的动力来源。谁能抢占科学技术的制高点,谁就能占据竞争的主导地位。
新型生产关系的产生与新质生产力的生成,有赖于对技术价值作用的科学理解和深度挖掘。如今,一大批具有前瞻性、引领性、颠覆性的技术从研发到应用,正在加快形成具有新原理、新机理的新质生产力。
因此,各地应坚持创新是第一动力,进一步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鼓励企业在推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上同时发力,形成更多新质生产力,塑造更多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两翼”的另一侧是人力资本跃升。人才是第一资源,没有人力资本跃升就没有新质生产力,新型人才是新质生产力生成的决定因素。人是新质生产力的创造者和使用者,是生产力生成中最活跃、最具决定意义的能动主体。
当代科技应用,推动生产形态向信息化数智化转变,只有拥有较高的科技文化素质和智能水平,具备以信息技术为主体的多维知识结构,才能熟练掌握各种新质生产工具,构建信息化数智化条件下的新质生产体系。
可见,掌握新质生产工具的人才,是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资源与推手。人力资本的积累和跃升,成为新质生产力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的关键阶段,牢牢抓住“一核两翼”,尊重市场,彰显法治,推动更高水平改革开放,持续焕发民营经济等各类创新主体活力,定能更快形成并更大释放新质生产力,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效支撑与持久动力。
特约撰稿人丨
朱克力(中国信息协会常务理事、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
上一篇:
未来产业:各地争相下......
下一篇:
关于印发《四川省元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