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主导。遵循市场规律和国际通行规则,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突出企业在科技创新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强化政府服务功能,提升创新主体国际化发展水平。
深化改革。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营造有利于科技进步、企业发展的环境,加快构筑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
(三)发展目标
到2027年,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国际化水平达到全球一流水平,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持续完善,人才、技术、资本要素流动活跃度世界领先。政府间、园区间国际科技合作机制不断丰富,民间国际科技交流合作活力持续增强。参与建设“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达15家,推动开展国际联合研发项目100项,在京外资研发中心达300家,通过《专利合作条约》(简称PCT)专利申请量达到1.2万件,进入科睿唯安Q1区科技期刊达120本,中关村论坛国际影响力和吸引力显著增强,科技活动矩阵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为全球科技合作注入新活力。
1.持续丰富完善国际科创交流合作体系。主动融入国家科技外交工作,促进国际科技交流交往。着力构建双边、多边政府间科技合作框架,在基础研究、技术开发、产业合作、科技伦理开放合作等方面,探索建立长效机制。加大与在京外国使领馆沟通力度,深化交流、务实合作。积极对接驻华商协会等组织,拓宽民间科技交流渠道。支持企业在海外建设中关村企业驻海外服务代表处。(牵头单位: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市委外办市政府外办)
2.建设“一带一路”创新合作网络重要枢纽。制定实施新时代“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北京行动计划。支持各类创新主体与“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创新主体合作设立研发中心、创新中心、海外孵化器等创新载体平台,积极参与“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建设,增强创新资源双向流动。鼓励企业参与“一带一路”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高水平“走出去”。(牵头单位: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3.加快国际科技组织与机构集聚发展。支持组织和个人在京发起设立国际科技组织或科技创新相关的国际产业与标准组织,鼓励科技人才在国际科技组织与机构任职、兼职。支持国外知名研究机构、高水平理工类大学在京集聚发展,开展研发活动。支持朝阳区高水平建设全国首个国际科技组织总部集聚区,打造联系全球创新资源的重要纽带群。(牵头单位:市科协,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朝阳区政府)
4.强化提升“三城一区”国际化承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