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常用的方法是在“光滑”物体表面涂上可清洗的粉末,以加大物体表面对入射长波长激光的散射,或通过反射扩散板处理入射激光,从而大面积的照射目标物体,以得到更全面的反馈。
4.稳定性。干涉装置中的光程在全息图记录期间的变化不应超过零点几个激光波长。因此,可见波长的全息记录过程需要安装在隔振的桌子上,以避免在测量过程中,空气乱流或振动引起的光程变化(从而导致相位变化和干涉条纹偏移)。相比之下,长波长全息记录中,由于激光波长可达到 10 um 甚至数百 μm,大大增加了装置对外部干扰的容差性,这使得长波长全息技术能够在更加严峻的环境下使用,以及户外环境下进行实时监测。
5.材料穿透性。相比而言,长波长激光对诸多材料具有更好的穿透性。例如,大功率 CO₂ 激光器产生的 10 μm 波长的激光可穿透烟雾或火焰,这使得长波长全息技术在红外热成像、失火室内活体成像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对于太赫兹波段,其非离子化的穿透能力比X射线成像更加安全。当频段范围小于 1 THz(亚太赫兹波段)时,可穿透的材料包括常用于 3D 打印的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其他常见高分子聚合物如聚乳酸(PLA),尼龙,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四氟乙烯(PTFE,泰氟隆)、脱水组织、薄纺织物等。
因此,基于上述长波长全息技术的特点,人们展示了诸多有趣且实用的研究。如图3所示,通过红外数字全息技术,能够对隐藏在火焰或烟雾后方的人形雕像的进行图像复现。由于此处该技术不需要透镜对物体波聚焦,可避免记录相机像元接收信号的饱和,从而实现比红外热成像仪更清晰的图像复现。在未来,该技术有望用于火灾情景下的人体成像,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意义。
图3:利用长波长数字全息技术对隐藏在火焰或烟雾后方的物体进行3D图像复现。
例如,利用太赫兹波段对材料的穿透性,实现隐藏在聚丙烯覆盖层后面的字母成像(图4),该技术可用于无损检测,在不破坏原本物体的前提下,提取所需的物体信息。显然,这得益于长波长激光对材料的穿透能力。
图4:利用反射式离轴太赫兹数字全息技术对隐藏目标进行实时成像。
再如,利用长波红外数字全息技术,对大面积镜面反射物体进行形变大小的测量。
图5:利用同轴长波红外数字全息技术测量大空间反射器的大变形。
综上所述,目前在可见光范围内,空间光调制器等波前整形元件将为自干涉非相干的数字全息技术提供更多的可能性。然而,对基于更大波长的全息技术而言,由于缺乏面积大、灵敏度高的阵列探测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