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l:153 2100 2012

Email:ceo@lianyun.wang

Beijing Four Sentences of Heng Qu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北京横渠四句科技有限公司
数字全息显微术,如何看得更细?
来源: | 作者:4SHQ | 发布时间: 987天前 | 1816 次浏览 | 分享到:
撰稿 | 马英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副教授)

说明 | 本文来自课题组投稿


自从 17 世纪光学显微镜被发明以来,就一直作为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重要工具,在许多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传统的光学显微镜只能获得样品的振幅信息,无法对透明样品进行高衬度的成像。因此,人们渴望获得一种非标记显微技术,能在自然状态下对透明样品(如活体细胞)进行长时间、高衬度跟踪观测

数字全息显微(Digital Holographic Microscopy, DHM,通过利用 CCD/CMOS 记录被放大的物光波和参考光波的干涉图样,可再现出透明样品高衬度、定量化的相位成像,被广泛应用于工业检测、生物医学成像等领域。然而, DHM 依然是一个衍射受限系统,其空间分辨能力一直较低,并且一直存在“大视场”和“高分辨”无法兼顾的矛盾。



图 1:数字全息显微镜的原理图

上世纪 90 年代以来,光学超分辨显微成像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该领域的领航者 S- W. Hell,E. Betzig 和 W. E. Moerner 被授予 2014 年诺贝尔化学奖。这些方法均采用了荧光标记,利用荧光的“光切换”特性来实现超分辨成像。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科学家们在提高 DHM(无标记显微技术)空间分辨率方面也做出了许多努力。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郜鹏 教授和南京师范大学 袁操今 教授合作在 Light: Advanced Manufacturing 上发表了题为“Resolution enhancement of digital holographic microscopy via synthetic aperture: a review(基于合成孔径数字全息显微镜分辨率增强技术)”的综述论文,回顾了  DHM 中不同分辨率增强的方法,并比较了它们的优缺点。




DHM的分辨率由照明光波长照明全息记录系统的数值孔径所决定: δ=kλ/(NAillum+NAimag)DHM的分辨率增强方法可分为三种:


(1)照明调制技术
(2)全息记录系统的合成孔径技术
(3)深度学习辅助法

照明调制技术,采用离轴照明、结构光照明和散斑照明来提高 NAillum,最终在大视场下实现 DHM 空间分辨率的提高,同时还可以实现对厚样品的三维层析。全息记录(成像)信息增强方法,通过数字/物理扩增全息图或者采用压像元技术,来提高无透镜 DHM 的 NAimag,最终实现 ~cm量级内的高分辨相位成像。该技术还可以和微流体及片上设备实现直接集成,在大通量相位成像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图 2:基于调制照明的数字全息显微技术

此外,随着人工智能和深度学习技术的快速发展,基于训练数据和物理模型的神经网络为提升 DHM 空间分辨率提供了全新的途径。通过利用大量配对图像(低分辨率全息图作为网络输入,高分辨振幅/相位图像作为网络的输出)对神经网络进行训练,该网络便可以实现对 DHM 高分辨(或“超分辨”)数字重建。

尽管前期训练过程极为耗时,但随着网络结构的不断优化,这些技术显现出非常大的发展潜力。尤其是通过将数字全息显微真实物理模型融入到神经网络中,可以有效减少所需的训练集数量并提供神经网络的通用性和可靠性[1]
图 3:基于深度学习的数字全息显微技术分辨率增强法 
图源:https://innov100.com/

目前的 DHM 分辨率提高方法,能否超过衍射极限,获得小于 λ/2(阿贝衍射极限)的分辨率呢?

在综述文章的总结部分,作者给出了否定的答案。事实上,目前 DHM 的分辨率增强技术,均是通过在更大角度范围内收集样品的衍射/散射光以实现“合成孔径”,仅能突破由具体成像系统数值孔径(如 NA=0.3)所决定的空间分辨,不能超过物理衍射极限 λ/2[2]

然而,近些年出现的倏逝波或超振荡照明技术,有望使 DHM 的空间分辨率突破物理衍射极限,这方面的研究有待于进一步的证明。
参 考 资 料
1. F. Wang, Y. Bian, H. Wang, et al., "Phase imaging with an untrained neural network," Light Sci Appl 9, 77 (2020).
2. J. W. Goodman, "Introduction to Fourier Optics," 3rd ed. (Roberts & Company, 2005), (2005).


论文信息

Gao et al. Light: Advanced Manufacturing (2022)3:6

http://dx.doi.org/10.37188/lam.2022.006





转载 | 先进制造 公众号
本文编辑 | 赵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