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战略目标上,加快从利用全球科技创新资源向构建人类科技创新共同体转变。
科技外交必须体现大国气度和大国担当,以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为宗旨推动构建人类科技创新共同体,围绕国际社会共同利益,增进彼此理解和信任,提供全球科技公共产品,为实现世界和平、繁荣、开放、合作提供中国方案、中国道路。
突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地位,加强与沿线国家在前沿领域合作,建立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广泛开展科技人文交流,突出科学文化在超越文明隔阂中的作用,展示中国科技界的良好科学道德和科研文化。
2)在战略主线上,加快从发展国际科技合作机制向推进全球治理体系改革转变。
科技外交工作应重视发挥企业、研究机构、科技社团和科学家的作用,进一步提高参与全球治理的能力,使中国在全球科技治理体系中具有与科技实力和科技贡献相当的地位和作用。
要推动国际治理机制改革,维护和弘扬公平正义,全面参与制定新兴领域治理规则的制定,抓住机遇提出新倡议、发起新议题、建立新组织,推动改革全球科技治理体系中不公正不合理的安排,保护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高度重视民间科技外交工作,发展超越现实利益的科技界的友谊和信任,为国家间关系和多边合作建立广泛、稳固的社会基础。
3)在战略布局上,加快从重视大国强国合作向打造全球科技伙伴关系转变。
既要丰富对美合作的层次架构,推动对美科技合作回到正常轨道,更要大力发展与俄罗斯的高水平、全方位科技合作;既要深化与等科技强国的科技合作,更要密切与关键小国的科技合作。
更加重视同发展中国家的科技合作,发挥中国的技术优势,加大对发展中国家的技术援助力度,做好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的大文章。
4)在战略安全上,加快从被动应对关键技术“卡脖子”问题向主动应对颠覆性战略问题转变。
科技外交工作必须把国家利益摆在首位,坚决维护中国在科技领域的核心利益,切实保障科技安全。
增强科技外交工作的斗争精神,在面对危害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时敢于“亮剑”。
增强战略预见能力,既要有效应对当下关键技术“卡脖子”的问题,也要应对关系长远的战略发展空间问题,更要应对颠覆性突破带来的战略安全问题,做到未雨绸缪、超前预判、妥善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