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实现总收入1.9万亿元,十年翻了两番,涌现出金融科技、无人驾驶、智慧物流、新零售等跨界融合新业态。一批新型显示屏、超高清云转播平台、小度机器人、食品安全溯源系统等新技术新产品助力“科技冬奥”,示范应用于场馆建设、赛事保障、观赛体验等冬奥场景。
图7 中关村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先进制造产业集群规模变化情况
十八大以来,示范区着力构建“大企业强、独角兽企业多、中小企业活”的创新企业矩阵,连续五年每年新设立科技型企业2.5万家以上,涌现了一批硬核头部企业。2021年,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2.4万家,是2012年的1.6倍;拥有年收入亿元以上企业4106家,是2012年的2倍;千亿元企业实现零的突破,达到8家;企业研究开发费用超过4600亿元,占总收入比重5%以上;企业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突破18万件,年度获得专利授权9.16万件,PCT国际专利申请8189件;中关村企业和产业联盟主导创制发布标准1.5万项,其中国际标准605项。
图8 中关村新创办科技型企业数
图9 2012年-2021年示范区年收入亿元以上企业数
图10 2012年-2021年中关村企业研究开发费用及占总收入比重
图11 2012年-2021年中关村企业当年专利授权量及占全市比重
图12 2012年-2021年中关村企业PCT国际专利申请量
图13 中关村企业和产业联盟累计主导创制发布标准数量
创新型领军企业不断增多,10家企业入选财富“2021年世界500强”,7家企业入选Brand Finance“2021全球科技品牌价值100强”,28家企业入选福布斯“2021年全球上市企业2000强”。
高价值高成长企业持续壮大,截至2022年上半年上市企业总数达466家(不含新三板,多地上市不重复计算),是2012年的2倍,总市值合计10.11万亿元,其中22家企业市值超千亿元;拥有独角兽企业102家,数量位居全球城市第2位,其中47家为2021年新晋独角兽企业,4家为估值超100亿美元的超级独角兽。
科技新锐企业持续涌现,在人工智能、集成电路、机器人、纳米材料等领域涌现一批技术含量高、资本助力强的优质初创企业,硬科技属性更加彰显。
作为我国最具吸引力的创新创业中心之一,十八大以来,示范区坚持以创新创业需求为导向,加快双创服务迭代升级,着力打造全链条全生命周期的专业化国际化的双创服务生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