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进行时》栏目旨在对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热点议题进行探讨,希望引起业界同仁的关注与争鸣,并对从业者有所启发。今天推出的是概念验证中心专题系列文章第五篇,介绍目前各地政府在概念验证中心建设方面的布局。
在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大背景下,各地政府成为建设概念验证中心的重要参与方甚至推动方。从2021年开始,上海等城市就已开始先行先试。截至目前,据不完全统计,已有超过10个城市有所布局,我们来看部分代表性城市的相关政策。
2021年6月,上海发布了《上海市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方案(2021-2023年)》,方案指出,试点建立科技成果概念验证引导资金,鼓励投资机构、技术转移机构等投资早期科技成果。
随后在2021年8月,上海又发布了《2021年度“科技创新行动计划”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体系建设项目申报指南》,提出要建立概念验证平台,通过提供技术可行性、种子资金、商业评价、技术转移等概念验证活动,验证特定技术的商业潜力,提出科研成果商业化的方向和建议,支持金额不超过概念验证资金投入的10%,不超过200万元。
2022年6月,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印发《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优化创新创业生态环境支持资金管理办法(试行)》,其中关于概念验证有两条专门条款,分别针对平台建设和概念验证活动进行支持。
一是支持围绕高精尖产业领域建设第三方概念验证平台,为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医疗卫生机构及企业等提供概念验证服务。二是支持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医疗卫生机构与企业等创新主体联合开展概念验证活动。
在具体的支持方式上均采取事前补助方式给予支持。对于概念验证平台建设,支持周期一般不超过3年,单个平台支持总金额不超过1500万元,且每年支持金额不超过当年平台建设预算的30%;第一年支持金额不超过500万元;第二、三年根据对平台前一年度建设绩效考核结果择优给予支持,每年给予不超过500万元资金支持。对于概念验证活动,根据项目的技术含量、市场前景等,按照项目总预算30%的比例,给予年度不超过200万元的资金支持。
2022年10月,深圳市印发《深圳市概念验证中心和中小试基地资助管理办法》,对符合条件的概念验证中心采取“先建设、后认定”的方式进行事后资助,每年在科技研发资金中安排经费,择优进行认定资助和评估资助。
原则上每年组织开展一次认定资助工作。资助金额按照申请单位经第三方审计机构出具的前两个年度概念验证服务费用予以支持,认定资助最高不超过500万元。要申请资助需具备一定条件,要建立概念验证项目服务人才团队,总人数不少于10人,其中专职服务人员不少于5人;要建立概念验证项目遴选顾问专家团队,总人数不少于5人,该团队由学术界、产业界和投资界专家组成;要建立概念验证项目库,入库项目数量不少于5个,鼓励获得国家、省和市科技计划资金立项并通过验收的基础研究项目优先进入概念验证项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