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ail:ceo@lianyun.wang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10次视察北京、18次对北京发表重要讲话,多次指示北京要加快建设科技创新中心和中关村世界领先科技园区。这十年,北京坚持创新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以服务国家科技自立自强为使命,培育国家实验室、新型研发机构等一批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涌现出量子反常霍尔效应、马约拉纳任意子、细胞焦亡抗肿瘤免疫功能等一批世界级重大原创成果。全市R&D投入翻了一番多、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翻了两番多、高技术产业增加值翻了三番多……主要指标实现了“6个翻番”,北京科技创新取得了历史性成就。
近日,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政务新媒体平台开设“北京科技创新这十年”专栏,回顾十年来北京科技接续奋斗的光辉历程,全面展现北京科技辉煌成就。
党的十八大以来,北京深入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全力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北京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
一、创新要素资源持续积累
党的十八大以来,北京着力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整体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创新人才、资本要素资源加快集聚,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实现较快增长。
创新人才高地进一步巩固。2021年,全市研究与试验发展(R&D)人员规模达33.8万人年,是2012年的1.4倍,2013-2021年年均增长4.1%,其中基础研究人员7.6万人年,是2012年的2.2倍。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硕士和博士以上学历从业人员达42.3万人,是2012年的2.5倍,科技人才整体规模和质量持续提升。
研发投入再创新高。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总量由2012年的1063.4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2629.3亿元,年均增长10.6%,为创新发展注入强大活力;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投入强度¹由2012年的5.59%提高到2021年的6.53%(见图1)。
图1 2012-2021年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及投入强度
基础研究经费占比稳步提升。全市前瞻布局基础研究,推进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建设,不断加大基础研究投入,服务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进一步增强。全社会R&D经费中,基础研究经费从2012年的125.8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422.5亿元,约占全国的1/4;基础研究经费占全社会R&D经费的比重从2012年的11.8%提高到2021年的16.1%(见图2)。基础研究持续取得重要进展,2021年北京共有64项重大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其中15项成果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在基础数学理论、人工智能算法、蛋白质科学、半导体材料等前沿领域实现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