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以独立或相对独立模式建设,服务区域范围内各类创新主体或伙伴单位的中试需求;
(3)集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高校院所、科创平台等政产学研中试资源,形成较强的中试能力;
(4)有效链接创新链产业链,推动创新链向产业链延伸,提升产业链水平,增强区域产业竞争力。
(二)省、市级中试平台定位
兼具公共性与市场效率,公共性一般包括战略性、基础性、开放性、经济性等。
1.具有战略性。服务国家和省重大战略、区域经济发展,聚焦解决行业前沿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需求。
2.具有基础性。作为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新型基础设施,对推动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起到基础支撑和条件保障作用。
3.具有开放性。对外开放共享设施设备、应用场景等,广泛服务省内外各类创新主体。
4.具有经济性。通过科学规划与合理优化资源配置,为创新主体提供优质、经济的中试服务。
(一)建设领域
围绕全产业重点领域发展,聚焦“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以及地方重点发展的支柱产业、主导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领域,加快中试平台布局建设。省级中试平台建设充分考虑全省重点产业和特色产业集群发展需要,突出公共性,重点支持化工新材料、生物医药、轻工制造、装备制造、信息技术、集成电路、现代农业(见附件1-1),以及其他需要重点支持的领域。
(二)建设区域
综合考虑战略规划、产业基础、市场需求、资源禀赋、空间布局、建设条件等,重点在工业大县(市、区)、高新区、经开区、化工园区、“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未来产业先导区、大学科技园等区域,布局建设中试平台。各级中试主管部门要加强中试平台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避免一哄而上、重复建设。
支持有条件的企业、第三方机构、高校院所、政府等主体,独立或联合建设中试平台。
(一)企业主导型中试平台。支持有条件的企业,主导建设中试平台,面向产业链上下游和行业提供中试服务,开放共享应用场景和试验环境,带动技术、产品、工艺持续迭代。
(二)第三方服务机构主导型中试平台。支持专业能力较强的第三方服务机构等,主导建设中试平台,聚焦细分行业、特殊应用场景等共性需求,提供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专业化中试服务。
(三)高校院所主导型中试平台。支持高校,省级以上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新型研发机构等重点科研机构,主导建设中试平台,依托自有基础设施、仪器设备、人才团队等科研资源,拓展提升中试功能,开展中试服务。
(四)政府投资主导型中试平台。支持地方政府、产业园区等围绕区域主导产业发展和重大战略规划,采取政府投资建设,结合专业团队运营、专业机构支撑等方式,建设中试平台,提供中试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