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信息技术
面向人工智能、智能终端、基础软件和工业软件等领域,构建中试验证平台、软硬件试用环境,提供产品性能测试、设备应用验证、大模型测试优化、软硬件适配验证、整机性能功能测试、场景应用验证、环境可靠性验证等服务,加快产品规模化应用。
六、集成电路
面向集成电路、半导体封装测试等领域,建设中试验证线,提供流片、特色制造工艺开发、先进封装工艺验证、材料放大工艺开发与一致性、稳定性测试等试验验证服务,完善芯片设计,提升产品应用适配性。
七、现代农业
面向等领域,搭建智能育种平台、智慧农(牧、渔)场、立体种养工厂等试验验证场景,在实际或接近实际生产环境下转化科技成果,选育优良品种,优化农业生产技术和管理手段,提升产量、品质、效益,形成新型农业生产模式。
一、具有清晰的战略定位
紧密衔接全省重点产业发展和重大战略规划,聚焦破解科技成果转化关键瓶颈,着力增强现代化中试能力,构建完善中试公共服务机制,突出公共性。空间布局合理,能够有效满足全省各类创新主体多层次多样化中试需求,显著提升产业创新发展能级。
二、具有高效的组织机制
原则上应为独立法人实体,以市场化方式运营管理。依托基础优势明显、科技创新能力突出、在本领域有较大影响力的主体投资建设,依法建立精简高效的组织架构,内部管理制度健全,部门划分与责任脉络清晰规范,决策和执行效率高效。
三、具有专业的人才团队
拥有长期从事相关产业领域技术研发或成果转化工作的首席专家(总工程师),具有正高级职称,行业影响力和号召力较高。组建有知名专家领衔的专家委员会,涵盖技术、管理、金融等领域专家。拥有30人以上技术、技能、管理、营销等中试专业人才队伍,其中,核心技术、管理人才应具备承担省级以上科技、产业项目能力和经验;高级职称人员一般不少于5人;技术、技能人才合计占比不低于30%。建立复合型人才培养机制。
四、具有多元的资金投入
依托单位承担主要投入责任,为中试平台建设运营提供持续稳定的经费保障。能够通过多个渠道、多条路径、多种方式,吸纳社会资本、争取政府资金等多方参与建设。能够拓展提供增值服务,形成商业模式,具有较强自我造血能力。
五、具有先进的设施设备
中试固定场地及安全、环保、能源等配套设施面积不低于1000平方米。工艺验证、放大生产、通用计量、检验检测、常规实验等有关通用、专用中试软硬件设备原值不低于3000万元(租赁设备按照申报当年租赁金额计入,包括租赁算力服务等,累计不超过原值总额的30%),核心指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中试环境符合有关标准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