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发展新质生产力,更要重视劳动者创新力、劳动者文化、劳动者素质的提升,这里面很重要的是在宏观分配上增加对劳动者可支配收入的分配比重。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在供给和需求两侧都面临与“人”有关的突出问题:
供给侧:劳动力供给结构发生趋势性反转,人口进入负增长和深度老龄化的新阶段;
需求侧:存在最终消费占GDP的比重偏低和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份额较低,即“双低”问题。
如不干预,这两方面互相作用,会驱动经济发展进入逐步降级的“失速”陷阱。
要着力在人口红利逐步消失的同时,通过深化改革、强化创新,培育和释放我国规模庞大的人力资源红利;
同时,要通过收入分配改革,提高劳动报酬份额,增加消费占比,缩小收入差距,增强经济循环的内生动力。
7.提高全社会对创新者的容纳度
发展新质生产力、打造独角兽企业,会出现一些非常厉害的创新创业者。
这种创新创业者是新质生产力资源优化配置、要素优化配置、企业管理方法优化配置的特殊人才,生产的各个环节经过他们的优化配置后会产生特殊创新。
对于具备新质生产力特点的创新创造类企业家,除了一般意义上的重视、尊重、保护,还要给予更多的人文制度方面的关怀,这里边也有文章可做,需要良好的制度管理。
总之,发展新质生产力,就是要在五大板块的产业上发力,要在五个层次上进行颠覆性创新,要提供有利于创新发展的制度保障。
只有各方面综合发力,形成体系推进,新质生产力才能快速形成,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和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