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第一份明确逐步减少煤炭的国际协议。
低碳发展战略在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同样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2010-2017年间中央和地方政府分3批颁布了“国家低碳试点城市政策”。
国外生态城市发展以能源、交通、建筑、环境、废弃物为重点领域,在此框架下寻找低碳发展道路,提出利用可再生能源、公共交通、绿色建筑、优化绿色空间环境、废物收集利用等具体措施。
中国城市基于生态低碳理念制定发展目标,从政策引导、技术支撑与体制创新3方面构建低碳发展路径,完善评价、监督、管理政策体系,推广清洁能源、绿色建筑、公共交通模式,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与创新,促进城市生态低碳化发展。
应对气候变化的低碳发展是生态城市研究的核心内容,世界范围内的生态城市发展建设以欧洲和新加坡最为典型。
《哥本哈根气候规划》第一版明确提出哥本哈根将在2025年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碳中和之都的目标;《哥本哈根2025年气候规划》进一步制定了3个阶段的实施与评估计划,提出主要低碳发展目标和具体措施,并在城市建设实践中制定规划实施路线图。
《哥本哈根2025气候规划》主要措施路线
《哥本哈根2025气候规划》中的二氧化碳减排分析
能源消耗方面,对现有建筑进行低能耗改造,新建建筑全部使用低能耗建造方式,并对所有市政设施安装太阳能电池;
能源生产方面,拟于2025年实现供热碳中和,所有发电与供热主要基于风能、生物能、地热能等生产形式;
绿色出行方面,推出一系列措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城市管理方面,采用节能型街道照明装置,并逐步为市政车辆替换新型燃料,施行绿色政府采购政策。
德国在第一版《气候保护法》中规定,到2050年实现碳中和的国家减排目标,修订后将目标提高为到2045年实现碳中和,2050年以后实现温室气体负排放。
《弗莱堡远景规划2030》中,除常规内容,增加了城市气候规划、能源发展规划以及节能建筑建造标准,规划将弗莱堡市域内的河流、道路、绿地进行联结,形成一体化的城市生态网络。
在具体实施层面,弗莱堡市丽瑟菲尔德新区和沃邦社区构建了便利的公共交通系统、完善的步行体系以及绿色舒适的开放空间;社区采用低能耗建筑、太阳能供电以及雨水收集利用系统等形式。
此外,社区内部具有完善的公众参与机制,形成以交通小组、能耗小组为代表的居民自治协会。
《新加坡绿色计划2030》中制定了未来10年的绿色发展蓝图,将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作为一种可持续的生活方式,最终建立一个绿色、宜居、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