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绿色计划2030行动框架
在个人层面,倡导城市居民培养绿色生活习惯,从通勤方式、家庭用水、垃圾生产、电器使用等方面引导居民的低碳生活模式;在组织层面,新加坡政府提出一系列生态基金与合作计划。
生态城市的本质是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实现人和自然的可持续发展。
“双碳”发展成为践行绿色生态目标的基本战略,为生态城市建设提出了具体的节能减排目标。
中国从提出两山理论到开展国土空间规划都是实现生态文明的重要举措。
根据中国城市空间环境普遍存在的现实情况,应采取如下优化措施:
(1)在城市空间规划中,以三线划定为基础构建自然健康的城市生态系统,形成完善的蓝绿网络,提高绿地植被覆盖率和绿化质量,满足生物多样性和绿色空间可达性要求。完善不同尺度的城市河湖水体治理和雨洪韧性管理机制,提升城市水生态韧性,应对极端气候变化引起的自然灾害。
(2)城市空间规划应贯彻小规模、渐进式、缓节奏、精细化设计原则。以轨道交通枢纽和城市公园为核心进行城市土地集约开发利用,遵循功能混合和立体化开发模式,形成人流积聚、簇群发展的城市空间形态。
(3)建筑设计以绿色建筑为基本要求,尤其对城市既有建筑进行节能改造,积极推进低能耗、零能耗的被动式节能建筑示范,带动全社会的绿色建筑设计。
随着中国城市进入存量更新时代,必须尽快实现轨道交通与城市开发的有机结合,具体措施:
(1)提高各个层级公共交通枢纽节点的土地开发容量,通过功能混合布局持续促进职住平衡,以公交枢纽为核心规划停车站点与换乘空间,形成绿色高效的道路交通系统。
(2)营造安全舒适的城市慢行交通环境,设置步行景观道与自行车线路,提高市民使用公共交通和慢行交通的比例,实现公交运输低碳和零碳运行。
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城市开发模式
(3)从交通管理角度制定严格的分区停车收费制度,越靠近市中心人流密集场所收费越高,临近主城区边缘的换乘空间则可以规划低收费甚至免费停车场,以此鼓励更多人群乘坐公共交通。
中国大部分能源密集型城市均应从多方面持续推进经济结构转型,促进低碳化消费模式在全社会的推广。
(1)以市场和政策为导向,结合各个城市的资源优势不断推进低碳企业的创新发展和低碳技术的创新完善。
(2)在产业低碳转型发展的进程中,应逐步促进产业的结构转型和绿色发展,积极发展以新能源、新材料、新型环保、先进制造、高新技术为主体的低碳产业和零碳产业,支持先进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