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ail:ceo@lianyun.wang
(二)完善企业融资支持政策。针对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引导银行等金融机构开展科技信贷产品创新。联合人行营业管理部建设“创信融”平台,搭建首贷中心、续贷中心、确权中心平台,实施差异化风险补偿措施,将全市4.5万户科创企业无贷户纳入银企对接范围。设立300亿元科创母基金,政府出资部分设计了利益让渡政策,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早期原始创新投资。推出支持创新型中小企业在北京证券交易所上市融资发展的措施,支持北交所打造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的主阵地。
(三)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建成并运营中国(北京)和中国(中关村)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开启了专利快速审查“绿色通道”,大幅缩短专利审查周期。提升企业知识产权风险防控能力,出台实施《北京市知识产权保险试点工作管理办法》。完成知识产权综合立法,构建“一站式”知识产权快速协同保护机制。设立中关村核心区知识产权质押贷款风险处置资金池,建立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成本分担和风险补偿机制。开展专利权质押全流程服务试点工作,业务审批实现3个工作日内办结。
(四)积极构建开放式创新网络。推动建设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实施《京津冀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方案》。印发实施《关于支持外资研发中心设立和发展的规定》,从人才服务、科研激励、知识产权、营商环境、属地保障五大方面提出20条支持措施,加快促进外资研发机构在京聚集发展。高水平举办中关村论坛,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向论坛发来贺信,在2021年论坛做重要视频致辞,论坛升级为面向全球科技创新交流合作的国家级平台。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以下简称市基金)是北京市基础研究的重要力量,1990年10月30日,由北京市人民政府设立。党的十八大以来,市基金经历了跨越发展的十年。十年来,市基金结合北京发展需求,设立联合基金项目,探索建立基础研究多元化投入体系;增设北京杰青项目,持续加强优秀青年人才培养服务;设立重点研究专题项目,强化对数理化等基础学科的支撑,孕育原创成果;积极探索基金项目改革创新,试点经费“包干制”,推进中关村先行先试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落实。经过十年的发展,市基金品牌价值日益突出,逐渐成为北京地区基础研究前沿方向的“指南针”,创新人才的“孵化器”,优秀项目的“储备库”,是北京地区衡量学术水平的重要标杆,也是全国最具影响力的地方基金之一。
十年来,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取得了跨越式发展,主要指标实现了“6个翻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