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ail:ceo@lianyun.wang
关键词:科技,外交,全球治理,国际规则
外交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特别是在中国开启伟大复兴的新时代,研究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尤其是研究中国处理与世界关系的外交实践,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随着中国外交全面进入世界舞台的中央,涉及不同行为主体和不同领域的各种形式的外交应运而生,包括首脑外交、公共外交、民间外交以及经济外交、文化外交、军事外交、商务外交、科技外交、环境外交、卫生外交等[1]。这对加快发展外交学理论提出了新的需求,以更好地指导各类形式的外交实践,其中,科技外交备受关注。从世界范围内看,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我国科技发展的国际环境发生了新的变化,机遇和挑战并存。在这重要的历史关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和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思想,引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论与实践创新,也为科技外交提出了新的指引和要求[2]。面向“十四五”和2035年远景目标,应对全球科技治理面临的困境,科技外交在理论建设、战略规划、政策工具、工作方式、风险防范等方面需要加强。特别是在科技外交的理论建设方面,目前国内的研究基本处于起步阶段。有关科技外交的内涵定义、价值观念、制度规范、方式方法等,尚缺乏系统深入研究,亟待跨学科融合构建科技外交理论体系,以应对当前国际关系中科技合作与竞争日益重要、关键、紧迫的形势需要。1. 科技外交的内涵和定义现代“科技外交”的概念出现较晚,中外学术界对于科技外交的概念,均是围绕科技和外交的关系展开的。广义上看科技外交,只要是处理国家之间科技合作关系的活动,即是科技外交。比如,美国国务院1999年发布的《对外政策中科学、技术、卫生等的全面深入:美国国务院首要工作》提出:科技外交是科技与外交的交叉与融合[3]。赵刚认为,科技外交是以国家政府首脑、外交及科技部门等为主体,在互惠互利、科技进步、经济社会共同发展的大框架下,与其他国家、地区以及国际组织开展的科技相关合作交流,包括双边及多边的访问、国际会议组织及参与等多种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