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l:153 2100 2012

Email:ceo@lianyun.wang

Beijing Four Sentences of Heng Qu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北京横渠四句科技有限公司
面向科技自立自强的国家创新体系建设
来源: | 作者:4SHQ | 发布时间: 723天前 | 8664 次浏览 | 分享到:

科学技术成为大国竞争的焦点。中美从贸易磨擦到高科技领域脱钩,科技竞争加剧。解决技术“卡脖子问题”突出地显现出来,充分地表明,只有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这迫切要求中国科技自立自强,解决“卡脖子”问题的技术。掌握核心技术,既是防范外部风险的需要,也是保障国家安全的需要
在国际环境复杂多变的环境下,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气候变化、传染性疾病、网络安全、生物安全等)的重大挑战,需要各国加强合作,加强科学技术的全球治理,维护全球的安全,共创强劲、绿色、健康的全球发展。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要为解决全球性问题挑战和科学技术的全球治理方面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在当前竞争与合作并存在的国际发展趋势下,中国的科学技术需要增强战略自主性、技术安全性以及技术的独创性,不仅为增强国家的竞争能力,而且通过自己的科学技术方案,为促进全球的安全与发展作贡献。
(三)新时期的科技自立自强需要重构和完善国家创新体系
新时期科技自立自强对国家发展提供战略支撑的要求是长期的、全方面的:促进国家高质量发展,提高国家竞争力,为全球安全与发展做贡献,这需要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要发生系统性的转变。
在战略指导思想上,要从科技追赶转变为科技自立自强。新中国成立70余年来,科学技术发展采取战略途径的是赶超。从1956年制定的《1956-1967年科学技术远景规划》所采取 “重点发展,迎头赶上”的方针,到2006年《规划纲要》所体现的全面追赶、重点跨越思想和和布局的实施,中国的科技赶超战略成功的:中国科学技术从“跟跑”、“并行”为主,发展到在某些领域进入“领跑”、更多领域进入“并跑”。但是,“赶超”战略的成功是以落后较多、赶超目标比较明确,或在开放的全球化环境下为条件的。在今天某些国家对中国封锁和脱钩的大环境下,单纯的赶超战略已经不再适应。在一些重要领域的技术和产品研发,中国需要以自己的思路完成从基础研究到关键技术和产品开发的全过程,或者通过催生颠覆性技术来实现。中国的创新战略需要从关注外在比较关系的赶超思路,转变为锻造创新的根基和激发创新内在的动力上来。

从创新体系建设上看,需要从分散化向系统性思维转变。中国创新体系建设采取的主要方式的是各部门分头建设,短期化、分散化现象比较严重,各创新主体之间缺乏足够的联系和合作,无法实现产学研深度融合,严重制约创新能力的提高和创新整体效能的发挥。这种状况必须花力气改变。

-